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的火灾形势呈现出严重化趋势,特别是自防自救能力较差的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5年来,全省农村火灾占了火灾总数、损失数的近50%,死亡人数占了67%之多。频频发生的农村火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抓新农村消防工作过程中,我省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预防在先、重在建设”的安全观,按照农村消防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教育、有氛围、有考评”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新农村消防试点工作,将农村消防工作推上了“快车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设篇:农村消防工作扎实推进
抓领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去年以来,全省各市、县、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领导或协调小组,各行政村依托村委会、护村队和农村“六合一”安全员组成了工作组,健全了农村消防工作网络。各地通过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使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逐级层层落实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蓝图,与农村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指标同制定、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农村消防初步形成了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抓队伍,完善灭火救援体系 2005年4月,我省在嘉兴市召开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作出部署。针对农村消防灭火救援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当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关于社会消防组织管理的地方规章——《浙江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并开展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试点工作,制定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统一规划、逐步建队、逐年增加、全面覆盖”的建队战略。1年多来,全省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参加灭火救援12518次,抢救遇险人员214名,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1.5亿元。
抓宣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一直以来,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初起火灾扑救不力、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不强、火场逃生常识缺乏是造成火灾多发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 省消防总队聘请了省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范惠闵为浙江消防志愿者形象代言人;省消防总队艺术团从去年年初开始深入山村、海岛等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百场消防文艺下乡村”活动。随后,省消防总队又组织全省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开展了“和谐社会倡导全民治火”宣传月活动。各地也结合消防宣传“四进”活动的开展,大力加强农村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在村主要路口设置防火公约和公益宣传牌,在村民集中居住地设立消防宣传橱窗,利用消防漫画、消防知识挂图、宣传展板、消防文艺演出、消防电影、防火歌谣等多种形式,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强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家庭火灾扑救以及安全疏散、逃生自救等,使农民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舟山市以市政府“暖人心、促发展”工程为载体,依靠“暖促员”开展消防宣传;金华市利用“千场电影送下乡”活动,在每场电影换片之时播放15分钟主题为“平安农村、远离火灾”的火灾预防片。
抓监管,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从2006年起,省公安厅、建设厅、旅游局、工商局等单位就开始把规范农家乐娱乐休闲项目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几家单位多次联合召开会议,决定从规划、审批等源头上加以控制把关,以杜绝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的存在,采取了加大培训力度等一系列措施。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先后多次举办由农村地区化工企业、娱乐场所相关人员及派出所民警、治保主任等人员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8000余人;同时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督力度,各基层派出所和当地消防部门间建立了业务建设交流网络平台,提高了民警的消防监督业务能力;通过开展“多合一”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和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等活动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力度,及时消除农村存在的各类火灾隐患。 2典型篇:构建城乡一体化防消新模式
多策并举 推动多种形式消防力量齐头并进 消防工作重头戏在农村,薄弱点也在农村。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农村建设力度和严峻的火灾形势,嘉兴清醒地意识到,要建设和谐新农村,农村的消防安全必须率先破题,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心系嘉兴新农村发展的消防人,因地制宜地创立了“政府组建、公安管理、消防指导”的统一建队模式,大力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据悉,嘉兴市所有的镇都已经依照“有组织、有队址、有车辆、有执勤、有训练”的标准建立了专职消防队;还组建了33支企业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6辆;村村组建了由治保主任兼任队长的义务消防队,其中在143个小康示范村建立了标准的义务消防队。去年1月12日,一辆装满氢气钢瓶的汽车着火,一名妇女被压车下,桐乡市濮院镇洪合专职消防队奋勇施救,避免了一场恶性重大事故的发生。濮院镇专职消防队、嘉善县魏中村义务消防队还被评为省“十佳专职消防队”和“十佳义务消防队”。 由于点多面广、熟悉辖区情况,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乡村发生火灾后,一般能在5至10分钟赶到现场,及时扑灭火灾,使嘉兴逐步实现了“初起火灾不出组、小火不出村、一般火灾不出镇”的农村火灾抗御目标。
三管齐下
形成覆盖城乡的消防宣传网络 要改变农村群众消防意识淡薄的现状,普及消防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成了当务之急。嘉兴市结合农村实际,把消防宣传教育融入企业文化、民间文化,纳入“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对村民的防火安全教育,构筑城乡消防宣传一体化新格局,使农村群体的消防意识显著增强,农村火灾明显下降。
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立体宣传。嘉兴各级政府把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嘉兴市“十五”期间消防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的工作责任,由县(市、区)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多部门共同参与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乡、镇又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消防宣传教育机构,各村成立由治保主任任组长的防火宣传小组,镇镇组建消防宣传队,村村配有消防宣传员,负责本区域村民家庭、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农村家庭落实《村民防火公约》。
拓展阵地、拓宽渠道、交叉宣传。嘉兴各县(市)区都在新闻媒体开设消防宣传栏目,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宣传消防知识;发动社会基层单位利用文化橱窗、宣传栏、广播站、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采取消防文艺演出、演讲活动、消防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全市对外开放的消防站统一安装“统计条码卡管理和显示系统”,购置了便携充气式火灾逃生演习帐篷,增建了火灾烟热营救训练等。嘉兴市消防支队还投入巨资改装了一辆多功能、智能化的流动消防宣传车,定期到镇、村、企业“流动开放”。 层次分明、不拘形式、经常宣传。针对中小学生,嘉兴市各级团委、妇联、教育、文体等部门制定了《中小学生消防知识教育若干规定》等,每周一课时,把消防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育,还发放相关宣传画册、教育读本等。针对外来民工,消防等部门送知识上门,开展上门培训,发放《外来民工消防安全教育读本》。针对农村家庭,嘉善县妇联、综治办、民政、总工会等部门积极开展创建“消防安全示范村(组)”、“消防五好户”评比活动,为每户农村家庭安装了“119”警示贴、配备了灭火器。千年古镇西塘镇按照小城镇消防总体规划要求,建立了消防教育馆,设立了消防安全一条街。
一体规划 促进城乡消防基础设施同步发展 嘉兴市加大城镇消防规划力度,开展城镇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达标工程建设活动。各级公安消防部门主动为辖区做好规划服务,提出科学合理的消防规划意见,会同城镇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严把城镇规划审批关,凡在总体规划中缺少消防规划内容或者内容不合理的,一律不予审批。在消防供水规划建设中,嘉兴市通过新建水厂、加压站和管网改造,解决局部缺水和水压不足问题,同时提出综合利用自然水体,建造消防码头或消防车取水设施,作为消防供水的有效补充;并开展消火栓缺损情况专项检查,对消火栓的建设、维护、管理提出明确的补建、改建计划。结合农村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条件,并加强消防泵、消防水池等农村基础消防设施建设。
3成效篇:农村消防工作得到肯定
2006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抓试点、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加强防范和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去年4月,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李世雄少将在我省检查指导工作之际,对新农村消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中旬,国家建设部专门在湖州举办了第二期全国村庄整治工作培训班,200余名参训人员集体参观了湖州的13个新农村消防工作试点村,对我省新农村消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我省农村的火灾形势逐年好转,日趋平稳。我省的农村消防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防御火灾能力明显增强。
|